“战争成瘾”,美国这病能治吗?
,ug环球开户(www.ugbet.us)开放环球UG代理登录网址、会员登录网址、环球UG会员注册、环球UG代理开户申请、环球UG电脑客户端、环球UG手机版下载等业务。
参考消息网2月21日报道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月18日刊发题为《有关美国战争瘾的大实话》的文章,作者是美国欧亚集团基金会美国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马克·汉纳。全文摘编如下:
由于对美国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没有新的愿景,华盛顿的许多人会把今天的地缘政治挑战与往昔的挑战相联系。
中国被塑造成新的苏联,其高科技军事进步可能制造又一个“斯普特尼克”(苏联发射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名字)时刻。应对当前危险委员会——这个名字就颇为不祥——得以重整旗鼓。它曾在冷战期间煽动民众支持军费开支,如今则将目光投向中国。由于支持乌克兰,美国的导弹和火箭储备逐渐减少,促使一些人呼吁美国再次“成为民主的武器库”,并“加强开放的自由秩序的防务”。
然而,对过去过分简单化的再现往往会美化战争对美国社会的影响。这些浪漫化的记忆既危险又有悖常理。战争变成了掩盖美国真实面目——经济和政治问题——的关键推手。
美国领导人的鹰派本能只会加剧僵局,并可能加深美国的战争瘾。与中国之间的紧张不断升级。乌克兰冲突已经进入第二年,目前尚看不到结束的征兆。然而,鉴于拜登明白美国军事实力的局限性,他只是谨慎地加大了对乌克兰的支持,而且与其前任相比,他在处理对华关系时是慎重的。
参考消息网2月21日报道 德国《南德意志报》网站2月14日发表题为《请求谈判》的文章,作者是德国著名哲学家于尔根·哈贝马斯。全文摘编如下:
提供“豹”式坦克的决定刚刚还被称为“历史性的”,但这一消息很快就被高声要求战机、远程导弹、军舰和潜艇的呼声所淹没。乌克兰引人注目又情理之中的求助在西方得到意料之中的回应。这场游戏人尽皆知:(乌克兰)理直气壮地要求更强大的武器,(西方)尽管犹豫不决,但还是一再升级提供的武器类型,这次唯一新颖的是这场游戏加速了。
避免做出“绝望选择”
这个整军经武的过程看似受乌克兰政府的急迫性所驱动,但在我们看来,是受公众舆论的战争呼声所推动。现在,深思熟虑的声音不断涌现,敦促公众考虑艰难的谈判之路。及时谈判可以防止一场漫长的战争夺去更多生命或造成更多破坏,避免我们最终作出绝望的选择:要么积极干预战争,要么为了不触发第一次世界核战而让乌克兰自生自灭。
如今战争久拖未决,死伤人数和损失规模与日俱增。我们应该仅仅为了战胜普京,而让提供武器的善意动机失去防御性质吗?华盛顿官方和其他北约成员国政府从一开始就一致认为应该避免走上参战的不归路。
参考消息网2月21日报道 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2月17日刊发题为《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朴之水说:中国重新开放将对亚洲地区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文章,作者是该报副主编维克拉姆·康纳。全文摘编如下:
亚洲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亚行”)首席经济学家朴之水就亚洲贸易、外国直接投资和美元角色的前景接受了本报副主编维克拉姆·康纳的采访。以下是采访摘要:
问:中国重新开放将如何影响亚洲经济?哪些国家将是最大受益者?会对有些国家造成负面影响吗?
答:中国的重新开放将给亚洲地区带来巨大好处。我们去年12月对亚洲发展中国家2023年增长作出的最新预测是4.6%。后续肯定会调高,原因之一是中国的增长将被调高,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经济与亚洲其他地方之间有很多联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4.4%上调至5.2%。
我们预计,随着中国重新开放,该国消费者的需求会有大幅回升。由于该地区许多国家都与中国开展贸易,这将有利于它们对中国的出口。它应该有利于与中国相连的所有价值链。
另外还有来自中国的旅游业复苏,这将尤其对东南亚、主要是泰国等依赖旅游业的经济体有利。新加坡、日本也将受益。
参考消息网2月21日报道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2月19日发表题为《挪威:和平外交》的文章,作者是哈维尔·拉富恩特。全文摘编如下:
“一般的政治家会在麦克风前保持克制,而在私下告诉别人自己的所思所想。但在委内瑞拉,情况恰恰相反:你在暗地里和政治家谈判或说了些什么,就用你面前的麦克风广而告之。我们做不到谨慎行事。”一位高调的委内瑞拉政治家偶尔用这桩趣闻来解释通过谈判帮助这个加勒比国家走出体制危机的难点所在。挪威外交大臣安妮肯·维特费尔特听罢点头认可,与挪威外交部和平和协调办公室副主管伊敦·特韦特相视一笑。两人职责不同,但都见识过委内瑞拉政坛的复杂性。而且不仅于此。她们从属于近年来世界各地和平进程中最谨慎的参与者——奉行和平外交的挪威。
作为一个约有550万人口的国家,挪威在20世纪90年代应民间社会团体之请,在危地马拉首次参与和平进程。她们承认,那次参与虽出师不利,但为和平外交奠定了基础。危地马拉之后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谈判,接着轮到苏丹、马里、埃塞俄比亚、斯里兰卡、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在全球范围内,挪威参与了至少40个和平进程。
参考消息网2月21日报道 法国《世界报》网站2月18日报道称,从联合国投票可以看出,乌克兰战争表明西方和南方国家之间的鸿沟在加深。战争爆发的12个月来,这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外交问题之一。西方国家很难争取到南方国家的支持,后者拒绝站队。
报道称,每次联合国大会表决时,这种情况都会有所体现。在战争爆发不到10天的2022年3月2日,只有四个国家站在俄罗斯一边反对决议案:叙利亚、白俄罗斯、朝鲜和厄立特里亚。但是有另外35个国家对谴责俄罗斯的决议案投了弃权票,包括中国、印度、伊朗以及马里、阿尔及利亚和南非等很多非洲国家。此外,还有委内瑞拉、摩洛哥和埃塞俄比亚等12个国家没有参与投票。即便是一些当初投了赞成票谴责俄罗斯的国家,也拒绝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如土耳其、沙特和巴西。
报道说,一位见证了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美欧掌控世界的资深外交官表示:“南方国家不想看到世界秩序因为战争让西方利益最大化。”
据报道,前外交官、法国蒙田研究所顾问、《乌克兰战争和世界新秩序》一书主编米歇尔·杜克洛认为,俄乌冲突是一个“一直未被提及的中等大国确认地位的机会”。这些还没有能力提出替代方案的国家,不再掩饰对西方支持乌克兰却忽视其他冲突的“双重标准”的不满。
参考消息网2月21日报道 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2月14日发表题为《西方能吸引非洲吗?》的文章,作者是西班牙前外交大臣安娜·德帕拉西奥。全文摘编如下:
美国终于开始关注非洲了,但最近的接触尝试——去年12月的美非领导人峰会和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上个月对非洲大陆的10天访问——没有迹象表明美国有任何有意义的与非洲大陆接触的战略。欧盟也好不到哪里去。
西方早就应该重新对非洲产生兴趣。非洲大陆在世界事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因为它对未来全球经济增长和绿色能源转型具有巨大重要性,这植根于其正在加速的城市化、青年人口膨胀以及丰富的稀土和其他矿产。这一切显然都值得西方对其保持持续连贯的接触。
但近年来,非洲只吸引了美国的零星接触,主要是在安全问题上。再上一次美非峰会是在将近10年前举行的,自2015年后没有美国总统访问过非洲。特朗普对非洲的公开蔑视使美非外交关系陷入困境。
与此同时,美国与非洲的贸易额从2008年的1420亿美元暴跌至2021年的640亿美元——尽管采取了大肆宣传的举措。例如,2000年的《非洲成长与机会法》为符合条件的撒哈拉以南国家提供某些产品免税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2019年的“繁荣非洲”计划旨在使美非贸易和投资翻一番。两者都没有兑现承诺。
参考消息网2月20日报道 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2月17日刊发题为《全球治理改革中的新开发银行和金砖国家》的文章,作者是西尔维娅·梅内加齐以及吉多·卡利。全文摘编如下:
2022年12月,埃及获批加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这是一家在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金砖国家)直接指导下于2015年成立的多边开发银行。在孟加拉国、阿联酋和乌拉圭加入后,埃及紧随其后。
新开发银行旨在“为金砖国家和其他新兴经济体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项目调动资源”。该银行与世界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其他银行,以及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内的全球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自2015年以来,新开发银行已经批准了有关交通、城市发展、公共卫生、信息通信技术、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基础设施等方面的84个项目。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项目都在金砖国家。但鉴于新开发银行的成员范围不断扩大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和融资缺口,该银行很可能将其融资业务扩展到金砖国家以外。
理论上说,新开发银行的成员资格对五个创始国以外的任何国家开放。但在实践中,各国必须具备特定的验收标准。在一次未公开的采访中,新开发银行的一位官员解释了成员扩大的标准,包括为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的合理需求,具有良好主权信用风险评级的同时致力于多边主义,以及不会参与对抗任何新开发银行成员的政治结盟。
参考消息网2月20日报道 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2月18日刊发题为《亚洲正在出现的人口差异》的文章,作者是美国华盛顿学院政治学和国际问题研究教授安德鲁·L·奥罗斯。全文摘编如下:
亚洲人口不断增长并向城市迁移(提供廉价劳动力、增加对现代基础设施和高经济增长率的需求)的趋势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尽管如此,在可预见的未来,亚洲的主要大国很可能仍是东北亚地区人口在减少和老龄化的国家,但这些国家将以新的方式与亚洲仍在成长的国家联系起来。
亚洲的主要经济体(中国、日本、韩国等)正在共同经历前所未有的人口老龄化。相比之下,世界上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印太地区平均年龄较低的几个国家,如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等国。
亚洲地区不同的人口转型正在创造出人意料的新联系方式。制造业超级大国日本和韩国已将大部分生产活动转移到年轻人口较多的地方。印度和菲律宾等印太地区人口年龄较低的国家也是世界最大的移民来源国。
与其他东北亚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相似,韩国正在经历人口迅速老龄化和人口总量缩减。尽管韩国作为经济强国的地位仍在持续,但未来几年该国将面临真正的挑战。韩国的劳动人口将大幅减少。根据目前的生育率,从现在起到2050年,韩国工作年龄(20岁至64岁)段的人口将减少近35%。
参考消息网2月20日报道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2月15日刊发题为《为什么很多亚洲国家并不被美中气球争端所扰》的文章,作者是查理·坎贝尔。全文摘编如下:
美国2月初在南卡罗来纳州默特尔比奇附近的大西洋空域击落了中国的巨型气球。这个传奇事件仍在快速发展。
不过,亚太地区各国对此事的反应比较含糊,由此也更能说明问题。少数东南亚国家领导人谈到此事,他们呼吁保持冷静,似乎将矛头指向美国,指责美国加剧紧张局势。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因这一争端取消了计划对北京进行的访问,新加坡外长维文在一次东盟会议后对此表示“遗憾”。维文说:“在东南亚看来,它们越是进行接触,越是举行会晤,沟通渠道越是畅通,情况就会越好。那会减少误解。”同样地,越南也表示希望双方“继续通过对话解决分歧”。
那么,一个美军基地林立且美国一直维持最大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地位的地区,为何没有更公开地站在华盛顿一边呢?
鉴于其中的利害关系,让美国在该地区的伙伴参与对抗中国是极其困难的。中国外交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庄嘉颖说:“东南亚国家渴望避免任何可能令北京不快的行为。”
参考消息网2月20日报道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2月15日刊发题为《印度提升在中东影响力》的文章,作者是巴基斯坦前驻美国大使侯赛因·哈卡尼。全文摘编如下:
印度对土耳其和叙利亚地震做出及时反应不仅仅是出于人道主义,也有战略考量。这体现了它积极介入中东事务的政策。此前,埃及总统塞西访问了印度,印度还扩大了与以色列和海湾地区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往来。与伊朗的长期联系,加上向土耳其、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示好,令印度在美国缩小在该地区存在之际,成为中东地区一个潜在的重要角色。
印度一直积极与中东接触,近年来,这种接触的质量发生了变化,这表明印度渴望在多极世界中成为一个更加自信的全球大国。
某种意义上,印度对土耳其和叙利亚地震的应急反应是战略性的,这也是印度提升自身在整个中东地区影响力行动的一部分。
中东是印度重要的投资、能源来源地,该地区还与印度有着共同的安全担忧,尤其是对伊斯兰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担忧。印度希望为美国从大中东地区撤军带来的任何负面影响做好准备。冷战期间,大多数中东国家都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印度和埃及都是该运动的创始国。
参考消息网2月20日报道 美国昆西负责任治国研究会网站2月7日发表题为《拉美地区无聊的中国恐慌》的文章,作者是约翰·昆西·亚当斯学会项目助理 A·J·马努齐。全文摘编如下:
秘鲁前总统候选人胡利奥·阿曼多·古斯曼今年1月在美国《外交》杂志上撰文,将中国增加在拉美投资描述为对该地区民主国家的生存威胁。
这篇报道反映了华盛顿正在形成的两党共识,即中国的影响力将以让拉美和加勒比海国家逐渐摆脱华盛顿势力范围的方式损害它们的主权。
尽管可能很有诱惑力,但包括这篇文章在内的诸多文章中隐含的冷战思维,充斥着尚未解决的矛盾和对中国在该地区作用的误解。基于这种夸大中国对美国地区利益的安全挑战的政策,只会离间该地区生机勃勃的不结盟运动,阻碍在共同利益问题上取得进展,侵蚀他们声称捍卫的民主进步。
古斯曼的文章显示出了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危险性的熟悉叙事。该观点认为,在全球疫情导致经济复苏不均衡、利率相对较高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之后,拉美将陷入一场经济危机,而中国将会利用这一危机,因为它有放贷能力而且它愿意为自己的贷款设置比对手更少的条件。因此,该观点认为,中国将获得对这些国家的影响力。
参考消息网2月20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月18日刊登题为《西方现在需要重新考虑在乌克兰彻底打败俄罗斯的目标》的文章,作者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院研究员马凯硕。全文摘编如下:
为什么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全世界85%的国家没有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显然,在这85%的国家中,多数并不赞成俄罗斯的战争行为。尽管如此,几乎没有“全球南方”国家追随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这是为什么?
答案是,“全球南方”内心深处对西方就这场冲突所兜售的“非黑即白”说法并不买账。西方称,乌克兰与西方完全是善良的;俄罗斯完全是邪恶的。
多数冷静的乌克兰问题观察人士认为,这场战争本来可以避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声警告北约不要越来越靠近俄罗斯边境的主要人物恰是一些西方最有战略头脑的人士,如乔治·凯南和亨利·基辛格。正如南非总统拉马福萨所说:“如果北约听从多年来的警告,即北约东扩不会减少该地区的不稳定、反而将导致该地区更大的不稳定,那么这场战争可能就避免了。”
如果西方被认为是在推动和平提议或在乌克兰问题上争取达成公正的妥协,那么西方在乌克兰的事业将获得更多支持。但西方似乎在推行一种要完全战胜并羞辱俄罗斯的战略。
参考消息网2月20日报道 法国《世界报》网站1月31日刊登题为《欧洲单一市场成立三十周年,介于满意与幻灭之间》的文章,作者是玛丽·沙雷尔。全文摘编如下:
1993年1月,欧盟成员国之间开始了商品、服务、人员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其目标是进一步加强其成员国的经济一体化。
“过去30年来,单一市场构成了欧洲联盟的基石。”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玛格丽特·韦斯塔格1月3日兴奋地指出。负责内部市场的法国籍欧盟委员蒂埃里·布雷东将单一市场的建立称作是“电击疗法”。2022年12月初,他在布拉格表示:“它让欧洲最终获得了塑造其政治和经济命运的能力。”
很多专家的立场则更为委婉。例如布鲁塞尔智库欧洲政策研究中心的钦齐娅·阿尔奇迪,她说:“建立单一市场拥有巨大利好,不过它带来的并非只有好处。”布鲁塞尔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的经济学家安德烈·萨皮尔承认:“它同样带来了失望,并且在某些领域依然分裂,例如在数字和资本领域。”
从利好方面来说,边界与非关税壁垒的终结——例如标准互认——让交易变得更为顺畅,并让作为首批受益者的大企业节约了大笔资金。
网友评论